虚拟货币相关犯罪定罪路径解析:从传销到诈骗的法律认定

涉虚拟货币相关犯罪的司法定罪路径分析

一、概述

近期,通过对大量涉虚拟货币类刑事判例的整理和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司法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的一些惯常做法和定罪尺度。本文将探讨在一些常见的涉币类犯罪中,司法实务如何确定某些行为构成犯罪。

涉虚拟货币传销及诈骗犯罪中,司法机关的定罪路径分析

二、典型案例

2020年4月,浙江省高院对一起集资诈骗案作出判决,该案涉及发币、宣传推广、营销拉盘、ICO等多个业务模式。法院认为,以虚拟货币交易为名,面向公众招揽投资,并采用传销手段发展下线,利用区块链技术吸引投资,但实际操控价格牟利的行为,应当以诈骗类犯罪定性,而非较轻的组织、领导传销罪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这个案件的特殊之处在于,被告人原本因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被判处缓刑,但后来被改判为集资诈骗罪,并被判处无期徒刑。这一判决差异引发了对传销犯罪和诈骗类犯罪定罪逻辑的深入探讨。

三、涉币类犯罪的类型及入罪逻辑

(一) 虚拟货币交易的合法性问题

自2017年9月国家七部委发布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后,在中国境内进行代币发行被视为未经批准的非法公开融资行为,涉嫌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即使是在境外平台发行的虚拟货币,由于缺乏国家认可和实际经济价值,仍被视为一种虚拟概念。

(二) 常见涉币类犯罪

  1. 诈骗类犯罪(诈骗罪、合同诈骗罪、集资诈骗罪)
  2. 传销犯罪
  3. 开设赌场犯罪
  4. 非法经营罪

(三) 涉币类犯罪的入罪逻辑

  1. 传销犯罪的构成要件:

    • 设置门槛吸收参与者
    • 以发展人员数量作为计算报酬或返利依据
    • 传销组织达到三个层级以上,且人数在三十人以上
    • 行为人目的是骗取参与者财物
  2. 诈骗类犯罪的判定:

    • 行为人通过让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
    • 财产权利人受损
    • 行为人获得他人财产

在虚拟货币类诈骗案中,空气币常被用作诈骗工具,用于置换主流币。集资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是特殊的诈骗罪,其构成要件与普通诈骗罪相似。

涉虚拟货币传销及诈骗犯罪中,司法机关的定罪路径分析

四、结语

尽管投资虚拟货币并未被明确禁止,但相关风险仍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然而,何种程度的行为会被视为"涉嫌破坏金融秩序、危害金融安全",解释权往往掌握在相关部门手中。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对相关规定的理解和执行可能存在差异,这在涉虚拟货币案件领域尤为明显。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7
  • 分享
评论
0/400
Ponzi Detectorvip
· 08-02 12:40
太慢了吧 早该重判了
回复0
Ga_fee_Criervip
· 08-02 07:55
真正的罪犯们溜得早 抓到的都是小虾米
回复0
rugpull_survivorvip
· 07-30 21:06
炮吹和割韭菜都是技术活儿 被割的怎么就想不明白呢
回复0
GateUser-c799715cvip
· 07-30 21:02
要么直接判诈骗啊 整那么多套路干嘛
回复0
ApeWithAPlanvip
· 07-30 21:02
小本本记下来 以后不踩坑了
回复0
MidsommarWalletvip
· 07-30 20:48
这么搞不就还是权钱交易?
回复0
委托书收集者vip
· 07-30 20:45
判这么重,就因为拉了个盘?没抓到点上吧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