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年轮模型:解密技术监管与开放性的演变逻辑

文化年轮模型:解析技术监管与开放性的演变

在科技领域,人们常有一种固有印象:美国倾向于开放和自由,而中国更注重管控。然而,近年来的发展似乎与这种印象背道而驰。尤其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美两国的角色似乎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逆转。为何会出现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提出了一个富有洞察力的"文化年轮模型"来解释这一现象。

Vitalik博文:开源与闭源,"年轮模型"揭示中美AI竞争格局的逆转

文化年轮模型的核心观点

Vitalik提出的文化年轮模型包含两个关键要素:

  1. 文化对新事物的态度由当时的社会氛围决定。
  2. 文化对已存在事物的态度则受固有惯性影响。

这个模型将文化比作一棵树,每个时代都会在树上刻下新的年轮。新年轮形成时,社会对新兴事物的看法也随之确立。一旦这些观念形成,就会迅速固化,难以改变。随后,新的年轮会继续叠加,推动社会形成对下一波新话题的文化态度。

Vitalik博文:开源与闭源,"年轮模型"揭示中美AI竞争格局的逆转

应用案例:解读中美技术监管格局

互联网开放性的历史惯性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历了一波去监管化浪潮。这一时期诞生的互联网,深深烙上了自由开放的印记。即便在随后几十年里整体监管趋势增强,互联网仍保持了相对开放的特质。这种现象正是文化年轮模型的生动体现。

人工智能领域的角色转换

进入2020年代,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在这个阶段,美国占据先发优势,而中国处于追赶地位。为了缩小差距,中国采取了"商品化竞争对手的优势互补品"策略,这恰好与开发者群体日益增长的开源偏好相契合。因此,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形成了对开源非常友好的环境。这种开放态度是真实且由内而外的,但仅限于人工智能领域,其他较早形成的技术领域仍保持相对封闭的特征。

Vitalik博文:开源与闭源,"年轮模型"揭示中美AI竞争格局的逆转

启示:创新优于改变现状

文化年轮模型揭示了一个重要启示:一旦某种观念已经固化,想要改变它将十分困难。相比之下,创造新的行为模式,并在其形成初期就建立良好的规范与文化基础,往往更容易实现。这正是加密货币和Web3领域的魅力所在:它们提供了一个独立的技术与文化环境,不受既有"现状偏见"的束缚,可以自由探索和尝试新事物。

在快速变化的科技世界中,我们或许不必执着于改变那些根深蒂固的旧观念。相反,通过培育新的"树种",我们可以为这片文化森林注入新的活力,开创更加开放、创新的未来。

ETH-0.26%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7
  • 分享
评论
0/400
SignatureDeniedvip
· 07-25 09:12
V神的理论可以说服我了
回复0
Not_Satoshivip
· 07-23 03:13
V 神还是有点东西的
回复0
跑路预警官vip
· 07-22 18:57
v大这理论有点东西的
回复0
盲盒开出大熊猫vip
· 07-22 18:56
大神V看得真透啊!
回复0
养老金毁灭者vip
· 07-22 18:52
V神说话还挺有道理的
回复0
MEVHuntervip
· 07-22 18:42
Vitalik的树模型完全是为了监管捕获而制造的... 清醒吧,匿名者
查看原文回复0
快照日长工vip
· 07-22 18:30
有内味了 Vb这话说到点上了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