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攒成长值,抽华为Mate三折叠!广场第 1️⃣ 2️⃣ 期夏季成长值抽奖大狂欢开启!
总奖池超 $10,000+,华为Mate三折叠手机、F1红牛赛车模型、Gate限量周边、热门代币等你来抽!
立即抽奖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2
如何快速赚成长值?
1️⃣ 进入【广场】,点击头像旁标识进入【社区中心】
2️⃣ 完成发帖、评论、点赞、发言等日常任务,成长值拿不停
100%有奖,抽到赚到,大奖等你抱走,赶紧试试手气!
截止于 8月9日 24:00 (UTC+8)
详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384
#成长值抽奖12期开启#
金融业大模型应用进入理性期:从焦虑到战略布局
大模型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从焦虑到理性
ChatGPT的出现引发了金融业的广泛关注。起初,行业内部充满焦虑,担心落后于技术潮流。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焦虑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理性和清晰的思考。
金融机构对大模型的态度经历了几个阶段:初期的焦虑和担忧、积极组建团队探索、遇到落地困难后的理性思考,以及目前的有选择性试用。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金融机构已将大模型纳入战略层面。多家上市银行在最新半年报中明确提出正在探索大模型应用。
随着对大模型的理解加深,金融机构的关注点从单纯建设模型转向了应用价值。大型金融机构倾向于自建企业大模型,而中小机构则更多考虑引入现有服务。
在落地过程中,金融机构面临算力、数据治理等挑战。一些机构采取自建算力、混合部署等方式解决算力问题。同时,数据治理也得到加强,如构建数据中台和采用MLOps模式等。
目前,大模型在金融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智慧办公、智能开发、客服等外围场景。业内普遍认为,短期内不宜将大模型直接用于面向客户的核心业务。代码助手、文档问答等应用已在多家机构落地,但距离深入业务层面还有一定距离。
从顶层设计来看,一些金融机构正在基于大模型重构系统架构,采用分层模式和多模型策略。这种新架构强调大模型的中枢作用,同时兼顾传统模型的价值。
大模型的应用也给金融行业带来人才挑战。一方面,某些岗位面临被替代的风险;另一方面,大模型相关人才缺口巨大。一些机构已开始采取行动,如设计培训课程、组建联合项目组等,以提升现有人员能力。
总的来说,大模型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正从初期的盲目热情转向理性探索。金融机构需要在保证安全性和合规性的前提下,逐步将大模型融入业务流程,同时培养相关人才,以适应这一技术带来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