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NERO发帖挑战# 秀观点赢大奖活动火热开启!
Gate NERO生态周来袭!发帖秀出NERO项目洞察和活动实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优质发帖用户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参与:
1️⃣ 调研NERO项目
对NERO的基本面、社区治理、发展目标、代币经济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分享你对项目的深度研究。
2️⃣ 参与并分享真实体验
参与NERO生态周相关活动,并晒出你的参与截图、收益图或实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简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窍门,也可以是行情点位分析,内容详实优先。
3️⃣ 鼓励带新互动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参与活动,或者有好友评论“已参与/已交易”,将大幅提升你的获奖概率!
NERO热门活动(帖文需附以下活动链接):
NERO Chain (NERO) 生态周:Gate 已上线 NERO 现货交易,为回馈平台用户,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余币宝已上线 NERO,邀您体验。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质量帖子Tips:
教程越详细、图片越直观、互动量越高,获奖几率越大!
市场见解独到、真实参与经历、有带新互动者,评选将优先考虑。
帖子需原创,字数不少于250字,且需获得至少3条有效互动
非洲视角:加密货币如何重塑价值链与普惠金融
非洲的加密货币:简单而纯粹
几个月前,我再次踏上非洲这片热土。黄沙漫天,落日余晖勾勒出这片大陆陌生又熟悉的轮廓。置身事外,才能以"世界公民"的视角思考自我,思考从事的加密货币行业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深入探索后发现,加密货币能为非洲欠发达国家带来与世界再次同步的机会。这些国家对加密货币的信仰和坚定,显示出他们不再满足于与旧制度、旧体系的妥协。相比在泥潭中挣扎,他们选择全面拥抱加密货币,奔向光明的未来。
我将继续Wello.tech的创业旅程,也将深入非洲,在混沌的社会中追随那个朴实无华的信仰。
在行业聚会结束之际,经过这些天与同行的深度交流,以及弥漫的消极情绪,不禁思考"加密货币行业是否已经终结?"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几周前的一件小事:
搬到巴黎生活已两年。一天,在家门口咖啡馆远程工作时,突然接到一个来自乌干达的电话。寒暄后我才意识到,离开非洲的传统行业投身加密货币,已经是7年前的事了。
来电的是乌干达政府高级顾问,正随总统访华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在我曾经扎根非洲的几年里,先后为央企和联合国国际发展系统工作,致力于促进非洲工业化进程和普惠金融。在他的帮助下,我们合作过中乌招商引资、乌干达妇女手工业促进等项目,结下了友谊。
关于非洲生活的经历可以讲很多。有高端的,比如与塞内加尔总统亲切交谈;也有惊险的,如好友的男友在肯尼亚首都遭遇恐怖袭击不幸丧生,而我因临时改变航班避开了埃塞俄比亚航空史上最严重空难。但决定离开非洲,是坚定而决绝的。
这还要从与加密货币的偶然相遇说起。有趣的是,七年过去了,每当与加密货币圈的朋友聊天,非洲的故事总是最受欢迎的话题,仿佛是一个逃离困境的乌托邦,一种将异域冒险浪漫化的心理寄托。
然而我认为,这些关于加密货币应用价值的深层问题与答案,其实都蕴含在那些看似遥远的故事里。
价值的转移:资金流向与使用
思考加密货币行业是否已经终结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回顾历史上几次全球价值链的转移是如何发生的,以及我们现在处于历史发展的哪个阶段。
历史上发生了三次全球性的产业革命。"蒸汽革命"源于蒸汽机在英国的发明,大幅提升了生产力,使小规模手工业纺织作坊转变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电力革命"中,英美德法在电力、化工、重工业等领域实现突破,欧洲工业体系得到完善;第三次革命是我们熟知的"信息革命"。信息技术、计算机、电子工业、自动化等产业的发展,推动美国、日本等国家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也在20世纪后半期快速工业化,发展高级制造业和金融业,融入世界价值链体系。
每一轮工业革命都是生产力的变革带来生产关系的改变,从而推动一些国家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参与世界价值分配体系。中国受益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学习了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崛起的优势,在沿海发达地区建设特许经济区、工业园区,利用劳动力成本低廉、基数大且勤劳奋进的"比较优势",加上开放市场、引入外资,从沿海地区发展出口导向型制造业,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价值链分配中确立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产业革命也是财富再分配的过程。而非洲,由于长期被殖民的特殊历史背景,以及复杂的产业政策和国际政治因素,一直未能参与到这个"分蛋糕"的过程中。
非洲真的很穷吗?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是全球私人飞机密度最高的机场。交易平台上线非洲本地支付通道后,非洲的人均交易量远超欧洲和亚洲国家。非洲富人的财富程度超出我们的一般认知。由于非洲资源尤其是石油和农业资源丰富,依赖原材料直接出口的第一产业,非洲上层阶级可以世代衣食无忧;普通民众则只能在服务业中勉强温饱。整个大陆的制造业缺失,金融业被垄断,基础设施不足导致金融服务成本极高,普通人难以拥有银行账户或支付转账费用。贫富差距严重到令人震惊的程度是非洲最普遍的社会现状。
在一次国际组织的调研中,吉布提政府安排我们住在每晚300美元的凯宾斯基酒店,这是当地最豪华的酒店,价格相当于很多本地人半年的收入。我至今记得在酒店的红海边沙滩上,抽着雪茄的白人商人高谈阔论,面前的黑人服务员挺直腰板,白色衬衫和红色马甲与黑皮肤形成鲜明对比,他望着远方红海上的雾气,眼神中充满麻木和迷茫。
而我们当时的工作,是一群拥有全球顶尖学府经济学、金融学、社会学等背景的年轻精英,要设计国际组织给非洲的援助资金如何使用,如何确保这些资金产生效果。我们中有个刚从牛津大学毕业的英国女孩,听说要住300美元一晚的豪华酒店时,含泪拒绝入住,她觉得这对她的研究课题是一种讽刺。但当她看到普通人的住宿条件——50度高温下咯吱作响的铁皮房,她又默默收回了坚持。
也就是在那时,我决定放弃那份工作。我们做的事情看似富有同情心,高谈阔论产业转移,讨论让非洲发展制造业、融入价值链,让普通人进工厂,学习中国和东南亚的制衣制鞋经验。我也亲自在塞内加尔的中国人工厂待了一个月,面试女工,看她们生产出口给欧美的低档运动裤。但这太慢了,整个传统"援助"体系中,受益最多的,恐怕并不是那些被"授之以渔"的非洲女工,而是坐在伦敦办公室里写报告和做项目审计的高级文员,还有我们这些拿着出差经费住300美元酒店的国际组织精英——从数据上看,整个链条中高达70%的资金都消耗在了"证明这些钱如何使用,用在哪里,生成审计报告和影响力报告"上。
我开始关注区块链,关注加密货币,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引领的第四次革命,成为改变货币、改变非洲、改变广大贫困群众命运的契机。
真正的去中心化,在坎帕拉的菜市场
几年前,乌干达总理的儿子成立了一个加密货币组织,几个英美留学的"官二代"和技术爱好者聚在一起,做了几个与加密货币相关的小项目,比如可以在完全没有3G网络的地方,用非智能手机点对点转账加密货币。非洲人更懂非洲人,他们大部分本地人都在使用只能接打电话和发短信的非智能机。由于很多非洲人没有银行账户,也不愿意跑很远去找汇款点或稀少的银行做转账,本地人的汇款方式简单直接:基于USSD技术的手机可以通过发短信给朋友直接汇款,每个人的手机号就是他们的"钱包"或账户,话费余额就是账户余额。
我跟着这个组织的朋友亲自体验了一把流畅的"注册开户、身份验证、转账"流程:在坎帕拉菜市场旁边的电信运营商处买了个50美元的手机,排队,柜台工作人员熟练地完成了身份验证流程,全程3分钟搞定,工作人员帮助我用现金充值"电话费";村里有大量固定和流动的官方/非官方服务点,当你想"取现"时,就去找服务点值班的"村民代表",给他发短信转账,他给你现金。"充值"则是相反流程。整个过程体验流畅,而且全部点对点,没有第三方介入,完全解决了信任问题。这个产品和流程不仅在首都,而且已经在广大农村地区广泛推广。
后来我加入了某交易平台,第一年就是响应平台创始人的"大规模采用"愿景,在非洲建立真正完全基于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网络,从最朴素的慈善项目开始实施。世界上第一个完全"透明"的点对点捐赠平台应运而生,由于区块链的特性,每个互联网用户都可以监督每一笔加密货币捐赠在不通过任何第三方的情况下,直接到达乌干达村民的钱包地址。村民们又用加密货币从接受加密货币的菜农供应商那里购买土豆、白菜,全程没有法币介入。菜农需要法币时,定期会通过本地交易平台或场外交易将加密货币换成当地法币。
后来,我们还在某智能链上发行了全球首个(可能也是至今唯一的)"价值稳定币":粉红币。与其他稳定币不同,粉红币不与任何法币"价格"挂钩,而是与物品价值挂钩:每一枚粉红币,相当于一个女孩在乌干达使用一年卫生巾的"价值"。这个项目的起源,是因为在当地发放土豆白菜时,与当地人交谈,发现"月经羞耻"仍广泛存在于当地女性群体中。由于缺乏性教育,加上卫生巾价格昂贵难以购买,经期用树叶草皮代替卫生巾,造成严重妇科问题。很多女孩14岁就要结婚生子,过早怀孕更是雪上加霜,直接导致许多女孩在生育中死于感染。拿到粉红币的女孩,都可以去合作的环保卫生巾供应商那里"兑换"一年的卫生巾。
至今我仍非常感动的是,粉红币项目当时得到了几乎所有行业大佬的捐赠和亲身支持。某知名人士亲自担任项目大使,号召全行业交易平台、风投等参与者筹款、宣传,成立了"粉红币联盟"。当时正值熊市,行业处于深刻的自我批评和自我怀疑中,但价值稳定币的理念,以及整个过程基于区块链的完全透明、高效和去中心化的实践,是对加密货币社会价值的小小验证。加密货币作为"货币"的价值交换属性也以这种朴实的方式得到体现。
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