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產數字化嘗試的法律風險:一家上市公司的Web3實驗近期,一家A股上市公司的Web3相關動作引發了廣泛關注。該公司不僅推出了綁定"品牌推廣收益"的NFT,還宣布完成了首批非金融RWA(真實世界資產)產品的發行。這些操作看似創新,實則在監管和法律的灰色地帶遊走。## NFT與RWA:創新還是冒險?該公司推出的NFT不僅是數字藏品,更承諾了連續三年的"品牌推廣收益"。用戶只需在特定時間內通過公司小程序激活並鎖定NFT,即可成爲"品牌推廣大使",有機會獲得相當於公司股票分紅的現金收益。這種模式的關鍵在於:- 收益與公司股票分紅掛鉤- 每年需重新激活資格- 公司保留解釋權和取消資格的權力- 用戶發表不當言論可能被取消資格本質上,這是一份以行爲準則換取收益權的不對等協議,而非單純的數字藏品。在RWA項目方面,該公司宣稱已與某Web3企業合作,完成了首批1000萬元非金融RWA產品發行。這個產品將設備的"使用權+運營權"進行數字映射,形成類似"數字會員卡"的結構,允許用戶通過鏈上操作流通,同時享受相關權益或收益。這種RWA模式的特點是:- 將使用權數字化,而非資產拆分或證券化- 不涉及所有權轉移,試圖規避證券監管- 資產在鏈上登記,但權益兌現仍依賴線下流程- 以"設備租賃+Web3權益卡"的混合模式試水## 潛在的法律與監管風險盡管這些操作看似創新,但實際上存在多重法律和監管風險:1. 權益結構不清晰,收益兌付缺乏保障無論是NFT的"分紅對等收益",還是RWA對應的"設備使用權",最終兌現都缺乏真實法律合同或智能合約支持。用戶權益完全依賴公司單方面規定,一旦出現糾紛,用戶將難以維權。2. 言論管控與收益激勵捆綁,侵犯社區自治公司規定可因用戶發布不利言論而取消其權益資格。這種做法本質上是對用戶表達自由的壓制,與Web3倡導的自由自治理念相悖。3. RWA結構模糊金融產品邊界,存在法律風險雖然目前的操作暫時規避了某些金融監管紅線,但其結構仍非常接近"類理財產品"。如果未來擴大規模或引入更復雜的權益設計,很可能被認定爲"變相發售金融產品",甚至觸及非法集資的法律邊界。## 對用戶與創業者的提醒對於普通用戶:- 購買的NFT並非真正的財產權或股權憑證,僅是一種活動資格- 收益兌現存在不確定性,可能因各種原因失效- 所有權益缺乏法律保障和司法執行力對於Web3創業者:- 不應將此類操作視爲行業典範,它忽視了法律歸屬和用戶信任機制的重要性- 開展RWA業務時,需要謹慎處理合規、合同和治理等關鍵問題- NFT可用於品牌互動,但不應替代正式的合約、股份或法律權利## 結語雖然該公司的嘗試引發了市場熱議,但創新不等於合規,熱度也不代表可持續。作爲Web3行業參與者,我們期待看到更多來自傳統企業的創新嘗試,但這些嘗試必須建立在合法、透明和可持續的基礎之上,而不是僅僅用Web3概念包裝舊有模式。對監管邊界的試探並不等同於真正的制度突破。在追求創新的同時,我們更應該重視合規經營和用戶權益保護,以確保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Web3試水引發爭議:上市公司資產數字化面臨法律挑戰
資產數字化嘗試的法律風險:一家上市公司的Web3實驗
近期,一家A股上市公司的Web3相關動作引發了廣泛關注。該公司不僅推出了綁定"品牌推廣收益"的NFT,還宣布完成了首批非金融RWA(真實世界資產)產品的發行。這些操作看似創新,實則在監管和法律的灰色地帶遊走。
NFT與RWA:創新還是冒險?
該公司推出的NFT不僅是數字藏品,更承諾了連續三年的"品牌推廣收益"。用戶只需在特定時間內通過公司小程序激活並鎖定NFT,即可成爲"品牌推廣大使",有機會獲得相當於公司股票分紅的現金收益。
這種模式的關鍵在於:
本質上,這是一份以行爲準則換取收益權的不對等協議,而非單純的數字藏品。
在RWA項目方面,該公司宣稱已與某Web3企業合作,完成了首批1000萬元非金融RWA產品發行。這個產品將設備的"使用權+運營權"進行數字映射,形成類似"數字會員卡"的結構,允許用戶通過鏈上操作流通,同時享受相關權益或收益。
這種RWA模式的特點是:
潛在的法律與監管風險
盡管這些操作看似創新,但實際上存在多重法律和監管風險:
權益結構不清晰,收益兌付缺乏保障 無論是NFT的"分紅對等收益",還是RWA對應的"設備使用權",最終兌現都缺乏真實法律合同或智能合約支持。用戶權益完全依賴公司單方面規定,一旦出現糾紛,用戶將難以維權。
言論管控與收益激勵捆綁,侵犯社區自治 公司規定可因用戶發布不利言論而取消其權益資格。這種做法本質上是對用戶表達自由的壓制,與Web3倡導的自由自治理念相悖。
RWA結構模糊金融產品邊界,存在法律風險 雖然目前的操作暫時規避了某些金融監管紅線,但其結構仍非常接近"類理財產品"。如果未來擴大規模或引入更復雜的權益設計,很可能被認定爲"變相發售金融產品",甚至觸及非法集資的法律邊界。
對用戶與創業者的提醒
對於普通用戶:
對於Web3創業者:
結語
雖然該公司的嘗試引發了市場熱議,但創新不等於合規,熱度也不代表可持續。作爲Web3行業參與者,我們期待看到更多來自傳統企業的創新嘗試,但這些嘗試必須建立在合法、透明和可持續的基礎之上,而不是僅僅用Web3概念包裝舊有模式。
對監管邊界的試探並不等同於真正的制度突破。在追求創新的同時,我們更應該重視合規經營和用戶權益保護,以確保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