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Fi放大而非制造Web3內容傳播的結構性偏差

Web3內容傳播的結構性問題:不只是InfoFi的影響

近期,關於InfoFi是否會造成"信息繭房"的討論引發了廣泛關注。經過深入思考和案例分析,可以得出結論:這並非InfoFi獨有的問題,而是內容傳播本身的結構性結果。InfoFi只是讓這一現象變得更加明顯。

要理解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明確InfoFi在整個敘事鏈條中的作用。對項目方而言,InfoFi是一個加速器,旨在提高項目熱度,讓用戶感知到項目的討論度,從而推動互動和轉化。因此,項目方會分配預算用於InfoFi活動,同時尋求營銷機構的支持,尤其是那些能調動大型意見領袖的機構。

信息繭房的形成通常始於上層內容,而非普通用戶。當大型意見領袖接受廣告寫文案時,小型意見領袖會跟風發布相關內容。再加上社交平台算法tends根據互動推薦相似內容,用戶的信息流就會充斥着同一項目的不同表述,但核心內容相似。

這就導致用戶產生了"全世界都在談論X項目"的錯覺,進而質疑是否InfoFi將我們困在了某個項目的信息循環中。然而,即便在InfoFi出現之前,意見領袖也一直在接受推廣、撰寫稿件和發布廣告。只是當時這種內容投放機制並未"顯性化"。InfoFi通過提供平台和結構,反而使傳播規律變得更加清晰。

InfoFi放大了原本存在的信息偏差機制,原因在於它提高了信息的組織與擴散效率,但這種效率是建立在原有"注意力結構"基礎上的加速,而非顛覆。項目方本來就會將預算集中在大型意見領袖身上,這部分內容會優先上線。InfoFi機制又調動了中小創作者在短時間內集中輸出內容,社交平台的推薦算法就更容易識別出"當前流行主題",不斷推薦類似內容,形成閉環。

更重要的是,內容的源頭相對集中,創作者的寫作目標也相似:爲了參與、得分、獲得曝光,而非從不同角度深入分析項目。這導致用戶看到的內容表面上不同,實則相似,逐漸產生"被困在單一項目敘事中"的感覺。

因此,InfoFi並未制造信息偏差,但確實放大了原本存在的傳播結構偏差。它將過去點狀分布、緩慢發酵的信息流,轉變爲集中爆發、廣域覆蓋的流量推送。

針對用戶的具體焦慮,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分析:

  1. 內容重復性高:這其實是項目方預算結構決定的結果,並非InfoFi獨有問題。預算集中在大型意見領袖身上,自然影響算法推薦,導致中小創作者跟風發布。

  2. 內容質量低、AI同質化嚴重:實際上,InfoFi的打分模型有對抗機制,過於機械、缺乏辨識度的內容很難獲得高分。要獲得高權重分數,仍需依靠優質的敘事結構、觀點和互動數據。

  3. InfoFi活動充滿"硬廣味":這是用戶最直觀的感受。當看到突然湧現大量類似內容,用戶自然會產生抗拒。解決方案包括:弱化"項目上線"的儀式感,引入自助投放機制等。

理想的情況是,項目方在代幣生成事件(TGE)後悄悄發放空投,獎勵之前自然互動的用戶,讓大家意識到早期參與的價值,而非鼓勵"衝榜"行爲。隨着這種機制的成熟和普及,用戶會形成一種預期:"我不確定誰會發空投,但我覺得參與可能會有收獲。"這將是內容生態的最佳狀態——參與不是爲了獎勵,而是源於真正的興趣。獎勵只是回顧時的額外驚喜。

總之,InfoFi讓原本存在的傳播結構變得更加透明和顯著。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如何使傳播結構更加健康"。無論是通過提高參與門檻、優化激勵設計,還是引導項目方更自然地設置空投預期,目標都是讓"內容有意義",而不僅僅是"內容有數量"。如果能達成這一目標,InfoFi將不僅是一個流量工具,更將成爲整個Web3內容系統的重要基礎設施。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7
  • 分享
留言
0/400
RektCoastervip
· 07-30 15:34
全是割韭菜套路罢了
回復0
午夜快照猎人vip
· 07-30 03:34
infofi就是个放大镜罢了 裂开
回復0
Layer_ZeroHerovip
· 07-30 02:44
只讲真话 却没人信
回復0
Gas_FeeCriervip
· 07-29 07:03
infofi还是留下好多坑啊...
回復0
TrustlessMaximalistvip
· 07-29 07:03
别整虚的 项目方都是靠砸钱堆热度罢了
回復0
MintMastervip
· 07-29 07:01
内容造假才是重点吧
回復0
SelfRuggervip
· 07-29 06:53
infofi就在那炒作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