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藍,描繪你的無限可能!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動玩法
1. 在 Gate廣場 發布原創內容(圖片 / 視頻 / 手繪 / 數字創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藍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標題或正文必須包含標籤: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內容中需附上一句對Gate的祝福或寄語(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辦越好,藍色永恆!”)。
4. 內容需爲原創且符合社區規範,禁止抄襲或搬運。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Gate × Redbull 聯名賽車拼裝套裝
二等獎(3名):Gate品牌衛衣
三等獎(5名):Gate品牌足球
備注:若無法郵寄,將統一替換爲合約體驗券:一等獎 $200、二等獎 $100、三等獎 $50。
🏆 評選規則
官方將綜合以下維度評分:
創意表現(40%):主題契合度、創意獨特性
內容質量(30%):畫面精美度、敘述完整性
社區互動度(30%):點讚、評論及轉發等數據
李笑來的七年約定:從 EOS 募資 42 億美元,到 Bullish 在紐交所 IPO
從2017年李笑來的「七年後再看EOS」預言開始,見證了Block.one的背離與社群的自救,最終分裂為兩條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一邊是社群主導的Vaulta(原EOS)網路;另一邊是Block.one打造的Bullish交易所,即將在紐交所上市。這是個關於資本殘酷的故事。 (前情提要:EOS 正式更名為 Vaulta,宣布向 Web3 銀行和銀行咨詢集團戰略轉型 ) (背景補充:Tether終止在EOS和Algorand鏈鑄造USDT,背後原因是什麼? ) 2017 年,中國區塊鏈早期投資家李笑來號稱「比特幣首富」,對著無數追隨者喊話,他說:「七年後再看 EOS」。 這句話像橫跨週期的魔咒,為即將誕生的、耗資 42 億美元的區塊鏈項目注入了無限的想像力。 七年,在科技領域足以改朝換代,在區塊鏈世界更是滄海桑田。當年那些因這句話而熱血沸騰的投資者,恐怕誰也沒能預見到七年後的劇本會如此展開。 最初的承諾灰飛煙滅,昔日的盟友對簿公堂,一個名為 EOS 的「以太坊殺手」,其遺產最終孵化出了一家即將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敲鐘的金融巨獸 Bullish。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產品誕生故事,這是一部關於野心、資本、背叛與重生的區塊鏈寓言。它從加密世界普遍存在的痛點開始,卻走向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結局。關於社群的自我救贖,另一面是資本的華麗轉身。 我們在七年後的今天回望,我們看到不只是項目的興衰,更是整個加密行業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撕扯、演變的縮影。 EOS 的起源 時間拉回到 2017 年,區塊鏈的世界正處於令人興奮又抓狂的十字路口。以太坊如璀璨新星,憑藉革命性的「智能合約」功能,開啟了去中心化應用 (dApp) 的無限可能。然而,這顆新星的光芒之下,陰影也日益顯現。 這就像我們在尖峰時段試圖擠上通往市中心的唯一高速公路,以太坊就是那條路,所有的 dApp 都是路上的車。隨著越來越多的汽車湧入,這條路變得擁堵不堪,交易確認時間從幾分鐘延長到數小時,而通行的「過路費」(Gas Fee) 也水漲船高,有時甚至超過了交易本身的價值。開發者們望而卻步,普通用戶怨聲載道。這個意外的副作用,當時被加密用戶稱之「可擴展性枷鎖」(Scalability Gridlock),正死死地掐住區塊鏈大規模應用的咽喉。 高昂的代價是顯而易見的,許多新創項目的想法因為無法承受高昂的網路費用而胎死腹中,用戶體驗極差,使得區塊鏈始終停留在少數駭客和投機者的圈子裡。整個行業都在呼喚英雄,一個能夠打破這副枷鎖,帶領大家走向康莊大道的「以太坊殺手」。 就在這時,一家在開曼群島註冊的神秘公司 Block.one (B1) 帶著宏偉的路線圖登上了舞台,他們的解決方案,名為 EOS.IO,承諾打造一個全新的區塊鏈操作系統。 這就像是宣稱要蓋好 128 條車道的超級高速公路,不僅能容納數百萬用戶,而且交易近乎瞬時完成。有點誇張,但當時來說的確像是瞬間,最誘人的是,它對用戶完全免費。這個承諾精準地擊中了當時加密的每個痛點。 EOS 的鉅額募資 為了建造這座夢想中的「超級高速公路」,Block.one 策劃了一場加密貨幣史上前所未見的融資奇觀。他們沒有選擇傳統的風險投資,而是發起了持續整整一年的首次代幣發行 (ICO)。 從 2017 年 6 月到 2018 年 6 月,憑藉著宏大的願景,以及李笑來在中國市場極具號召力的推廣,EOS 從全球投資者手中募集了驚人的 42 億美元。這筆錢,足以讓任何夢想成為現實。 然而,當 EOS 主網在 2018 年 6 月上線後,迷霧並未散去,反而愈發濃重。社群很快遭遇了「最黑暗的時刻」。 首先,被寄予厚望的 DPoS 共識機制,本應是高效治理的典範,卻迅速演變為財閥的遊戲。投票權高度集中在少數大戶和交易所手中,賄選醜聞層出不窮,去中心化的理想淪為空話。 那個號稱「免費」的資源模型變成了一場災難,當網路稍微繁忙時,用戶為了獲得交易排序,需要質押天價數量的 EOS 代幣,導致普通用戶的交易完全停擺。EOS 這條高速公路,在剛建成時就陷入了詭異的癱瘓。 但最致命的打擊,來自項目的創始人 Block.one 本身,他們手握 42 億美元的巨款,卻並未如承諾般將 10 億美元投入生態建設。相反,他們像一隻松鼠,將這些錢變成了公司自己的「冬儲糧」。 22 億美元被用來購買穩健的美國國債,他們還悄悄囤積了超過 16 萬枚比特幣,成為全球最大的比特幣持有機構之一。社群成員們目瞪口呆地看著本應用於建設家園的資金,被用來鞏固創始公司的財務堡壘,並孵化成與 EOS 毫無關聯的社交平台 Voice。 這像光著身子去隔壁老王的門,是赤裸裸的背叛。EOS 社群感覺自己像被開發商騙光了畢生積蓄的業主,眼睜睜看著開發商拿著錢去隔壁蓋起了更豪華的私人別墅,而自己的家卻成了爛尾樓。 在絕望的谷底,一個「關鍵的提問」開始在社群中醞釀、發酵。 這個問題並非來自創始團隊,而是來自社群自身,由後來成為 EOS 網路基金會 (ENF) 負責人的 Yves La Rose 等人提出:「如果我們的目標不是等待施捨,而是奪回主權呢?如果我們才是 EOS 真正的主人呢?」 EOS 社群起義 這個顛覆性的提問,點燃了 EOS 社群反抗的火花。靈感的火花並非誕生於某個天才的頭腦,而是源於無數失望者在論壇、電報群裡的集體覺醒。他們意識到,不能再指望移情別戀的創始公司來拯救自己。 清晰而大膽的核心概念誕生了,社群發動一場「分叉起義」(Fork Rebellion),實現社群的自我救贖。這就像被母國拋棄的殖民地,決定不再上繳稅收,並宣布成立自己的獨立政府。 這個「獨立政府」,就是 2021 年 8 月成立的 EOS 網路基金會 (ENF)。它沒有華麗的辦公室,也沒有 Block.one 那樣雄厚的資本,它最初的原型,僅是由社群領袖和開發者組成的影子內閣,但他們的行動卻快如閃電。 決定性的閃電時刻發生在 2021 年 12 月。 在 ENF 的協調下,EOS 的超級節點們達成共識,投票凍結了 B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