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地金融监管警惕虚拟货币:聚焦区块链技术发展近期,全国多地金融监管部门陆续发布公告,提醒公众警惕打着"稳定币"等旗号的非法金融活动。虽然稳定币概念由来已久,但一直局限于小范围内。随着美国"天才法案"的通过以及某些大型电商平台在香港发行稳定币的消息传出,内地民众开始主动或被动地了解稳定币及其他数字资产。一些自媒体账号突然转型成为Web3倡导者,频繁发布有关稳定币等数字货币的内容。在传统投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新事物往往最具吸引力。然而,数字货币领域本就容易滋生问题,2017年相关监管政策出台后被持续打击的资金盘项目又开始死灰复燃。这自然引起了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和警惕。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内地监管部门对数字货币的态度,不仅仅源于其可能滋生的违法犯罪活动,更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内地缺乏数字货币的生存土壤。简而言之,内地支持发展区块链技术,但不允许发展数字货币。多地金融监管部门纷纷发声,深圳、浙江、苏州、北京等地相继发布风险提示,警告公众警惕以稳定币名义进行的非法集资活动。这些举动让人不禁回想起2017年和2021年相关监管政策出台时的紧张氛围。尽管近期比特币价格飙升至12万美元,以太坊也重回3000美元关口,但中国内地对数字货币的强监管政策始终未变。作为Web3领域的法律从业者,笔者在实践中深刻感受到中国内地司法机关乃至金融监管部门对数字货币的严厉态度。事实上,自2013年我国央行等部门发布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以来,内地的加密领域就分化出"链圈"和"币圈"两条发展路径。"链圈"侧重发展区块链技术,尤其是联盟链和公链,以技术人员为主;"币圈"则涵盖与数字货币相关的各类业务,包括投资、发行、交易等。2021年9月15日,中国内地正式宣布"币圈"业务属于非法金融活动,"一律严格禁止,坚决予以打击"。自此,"链圈"与"币圈"之争尘埃落定:中国支持发展区块链技术,但严禁数字货币相关业务。唯一的例外是内地并未明确禁止个人投资数字货币及其衍生品,但法律不承认其效力,也不提供法律保护。监管部门实际上切断了数字货币投资的所有途径。理解中国强中心化的社会治理模式,就不难理解"要区块链,不要数字币"的逻辑。虽然从技术角度看,区块链仅是比特币诞生的条件之一,对于公链而言,代币激励策略是其生存发展的基石。然而,现实情况如此,无人能改变。对于真正致力于Web3建设的从业者而言,如果无法适应,只能选择出海发展。
中国监管重申区块链技术发展 警惕虚拟货币风险
内地金融监管警惕虚拟货币:聚焦区块链技术发展
近期,全国多地金融监管部门陆续发布公告,提醒公众警惕打着"稳定币"等旗号的非法金融活动。虽然稳定币概念由来已久,但一直局限于小范围内。随着美国"天才法案"的通过以及某些大型电商平台在香港发行稳定币的消息传出,内地民众开始主动或被动地了解稳定币及其他数字资产。
一些自媒体账号突然转型成为Web3倡导者,频繁发布有关稳定币等数字货币的内容。在传统投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新事物往往最具吸引力。然而,数字货币领域本就容易滋生问题,2017年相关监管政策出台后被持续打击的资金盘项目又开始死灰复燃。这自然引起了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和警惕。
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内地监管部门对数字货币的态度,不仅仅源于其可能滋生的违法犯罪活动,更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内地缺乏数字货币的生存土壤。简而言之,内地支持发展区块链技术,但不允许发展数字货币。
多地金融监管部门纷纷发声,深圳、浙江、苏州、北京等地相继发布风险提示,警告公众警惕以稳定币名义进行的非法集资活动。这些举动让人不禁回想起2017年和2021年相关监管政策出台时的紧张氛围。
尽管近期比特币价格飙升至12万美元,以太坊也重回3000美元关口,但中国内地对数字货币的强监管政策始终未变。作为Web3领域的法律从业者,笔者在实践中深刻感受到中国内地司法机关乃至金融监管部门对数字货币的严厉态度。
事实上,自2013年我国央行等部门发布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以来,内地的加密领域就分化出"链圈"和"币圈"两条发展路径。"链圈"侧重发展区块链技术,尤其是联盟链和公链,以技术人员为主;"币圈"则涵盖与数字货币相关的各类业务,包括投资、发行、交易等。
2021年9月15日,中国内地正式宣布"币圈"业务属于非法金融活动,"一律严格禁止,坚决予以打击"。自此,"链圈"与"币圈"之争尘埃落定:中国支持发展区块链技术,但严禁数字货币相关业务。唯一的例外是内地并未明确禁止个人投资数字货币及其衍生品,但法律不承认其效力,也不提供法律保护。监管部门实际上切断了数字货币投资的所有途径。
理解中国强中心化的社会治理模式,就不难理解"要区块链,不要数字币"的逻辑。虽然从技术角度看,区块链仅是比特币诞生的条件之一,对于公链而言,代币激励策略是其生存发展的基石。然而,现实情况如此,无人能改变。对于真正致力于Web3建设的从业者而言,如果无法适应,只能选择出海发展。